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无标题文档
首页 1
协会动态
1
化工信息
1
化工安全
 
  搜索
在线学习
1
为您服务
1
党政公开
1
了解协会
人物介绍>人物介绍
梦圆丙烯酸——记丙烯酸有限公司总经理褚小东
发布时间2015/7/6

  在量杯中加入几克白色粉末,加入半杯水,轻轻摇晃,数秒钟后, 杯中的水便被凝固成了水凝胶体。水变凝胶的“魔术”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夺人眼球,但这种被称为高性能吸水性树脂材料的身份来历却并不简单。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丙烯酸公司)总经理褚小东介绍:“这种材料的吸水性能,目前已广泛用于卫生领域,是家庭卫生用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且其逆向的化学反应放水过程可以应用到大西北的植树造林工程。”这种高性能吸水性树脂是丙烯酸公司产业链下游的高附加值产品,年产10万吨的生产装置也将在上海化工区开工建设。

  这只是丙烯酸系列衍生产品性能的冰山一角,丙烯酸作为化工基础原料,虽然在日常生活无法窥见其“真身”,但它却又无处不在:卫生用品、皮革制品、涂料粘结剂、纺织产品等的制作加工工艺处处都少不了它。但这种关乎日常生活产品的关键技术却一直被少数发达国家把持。丙烯酸公司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到“技术创新”,成为继美国陶氏、日本三菱、触媒、德国巴斯夫之后,同时掌握丙烯酸催化剂研发技术和成套生产技术的企业。

创新让我留下

  1991年丙烯酸公司成立,同年,刚刚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的褚小东进入这家公司,而当时工厂所在的高桥厂区却是一片“草比人高”的荒地。“我是看着生产装置拔地而起,同时也是在装置投建中锻炼成长的”,说起从生产车间一线的摸爬滚打,褚小东感慨道:从生产管理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我从懵懂青年到中年,24年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1997年到1999年,公司在只有1千万注册资本的情况下,三年累计亏损达1.6亿元,处在资不抵债的绝境边缘。

  其实,这种巨额亏损的厄运在建厂之初早已埋下。

  建厂之初,从日本三菱引进的丙烯酸生产技术,合同中规定公司扩大生产必须经过日方同意,否则便是违反合同。当时装置设计规模仅为3万吨/年丙烯酸和3万吨/年丙烯酸酯,这样的生产规模根本无法负担起每年巨额的财务费用。褚小东说“我们被日本公司卡住了脖子。日本公司掌握着制作丙烯酸氧化反应器和催化剂核心技术,通过合同控制产能。在没有掌握丙烯酸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企业继续亏损下去。”

  褚小东坦言:“那几年,我有过迷茫和彷徨,也曾经想过要离开。公司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留下来发挥作用。经过深刻的反思,我的追求就是在化学工程专业技术上有所创新,还有什么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发挥价值,更能激发自己的兴趣。企业在低谷的时候,也给我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平台,正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让自己的青春在丙烯酸的事业发展上绽放、出彩!”

   2000 年,丙烯酸厂开始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不自主创新,不独立发展就没有出路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于是,企业内聚集了一批像褚小东一样的科研开发人员,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他们独立研发,夜以继日,身体力行兑现了“选择了丙烯酸、就是选择了奉献”的誓言,创出了氧化反应的新流程。规避了日本公司的技术壁垒,建造了首套年产6000吨丙烯酸的生产试验装置,并改进了生产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装置开车一次成功。“这标志着我方已完全摆脱日方的技术藩篱,完全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烯酸生产技术,我们初步实现了国人的丙烯酸梦。”褚小东自豪地介绍:新装置在投产的两年之内便开始盈利。

  “ 我从基层做起,也一开始就参与了技术改造的全过程。成功的技术创新给了我无法比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说到底,是公司技术创新的平台和发展的前景让我留下。”

  在尝到技术创新的甜头后,褚小东所带领的丙烯酸研发团队更加意识到了技术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丙烯酸公司的今天!

  “ 如今,虽然我们(丙烯酸公司)规模在行业中不是最大,产能也不是最多,但技术创新却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褚小东信心满满地这样认定。

少走弯路

  化工行业科研,有时枯燥而繁琐。丙烯酸氧化催化剂刚刚开始的配方研发,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褚小东这样比喻,“就像厨师做面包,我们当时连做面包的原料用什么都不太清楚”,而经过漫长的试错和探索,我们已经掌握了原料成分,但却又难找到让各种原料发酵成面包的容器。研究配方和找到合适的容器只是一个开端,而下一步的做法,则是把面包原料的成分更改,把各种材料的增加或者减少,改变价态,让我们做出来的“ 新型面包” 更加符合需要。

  尽管创新之路艰辛,但相比于之前被“ 勒住脖子” 的绝境之处的被动创新,近年来,褚小东团队的新成果则更多是主动发掘的结果。

  “ 最新的面包” ——丙烯酸绿色新工艺技术,就是褚小东带领科研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 新工艺采用新型的吸收加精馏耦合工艺,流程更加简化,能耗物耗相对于原来传统的共沸工艺节约20%以上,使化工生产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

  褚小东介绍:“ 这种新技术是我们跟踪国外先进技术时发现的,国外的科学家仅仅提出了这种想法,并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先例。我们从模拟计算开始,再到模拟实验等,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仅仅用了三年,就把这种新工艺变成了现实,在世界范围也堪称首创”

  在以前,一个化工新工艺,从想法到实践往往需要七到八年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艰难地试错和痛苦地摸索,其中的尴尬在于:缺乏技术传承,技术创新大部分还处在一个还旧账的过程。

  正是意识到了在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渐进性与传承性的特点,褚小东提出:“科研人员应该做到手里抓一个,眼里盯一个,脑中想一个,放宽视野,永不停步。” 让科研成果不断代,让科研成果成系统,让下一代科研人员少走弯路,只有这样,再创新的过程周期就会缩短, 成果才会越来越丰富。

酸与不酸

  在华谊( 集团) 公司 ,有着一句流传的俗语:“手中有两酸,心中就不酸”,这两酸中的其中一酸就指的是丙烯酸。丙烯酸公司员工为能占有集团两酸的半壁江山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这句话也是丙烯酸公司与员工关系的最佳写照,员工心向公司,公司心向员工,“酸” 也成甜。(“ 两酸” 指的是丙烯酸和醋酸,醋酸是华谊集团旗下能化公司的产品。)

  24年的科研工作经历让褚小东认识到科研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而科研人员则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创新型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以创新人才机制“ 催化” 科研创新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丙烯酸公司一直以来的传统。“ 把最后一颗粮食留给生产和科研” 是丙烯酸公司领导层长久以来的共识。即使在公司效益不好的时候,也决不能减少对科研、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艰难的时刻才是最能考验企业的时刻,只有艰难时刻的“ 磨剑” 才能在关键时刻“ 亮剑”。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仅700多人规模的丙烯酸公司不仅人才队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而且涌现了一大批“精英” 。公司的技术团队及创新项目四次获得上海市技术创新(发明)一等奖;一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现今,做到让员工“ 体面” 远远不够,企业的“ 愿景” 更为重要。

  褚小东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并不虚无缥缈,“ 丙烯酸梦” 更是“ 中 国梦” 的一份子,也是华谊集团步入世界一流化工集团“ 华谊梦” 的生动写照: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如今技术输出;从建厂初期年产不足6万吨到现在年产50万吨的生产规模;从曾经面临破产的边缘走向近三年取得累计利润超过15亿元的骄人业绩,丙烯酸公司以跨越发展承载着“ 华谊梦”;“丙烯酸梦”又是“华谊梦”的一部分:丙烯酸公司发展规划到2019年,年销售额将会达到100亿元,比现在的年销售额增加一倍。再到2025年,将达到200亿元, “丙烯酸梦”也让“ 华谊梦”更加真实具体,并与“中国梦”紧紧相依。    

                                 (华谐)

< 返回 >      
无标题文档
 
 

首页协会动态化工信息一周报价为您服务 党务工作了解协会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2003-2007)
地址:上海徐家汇路560号1503室 邮编:200025
电话:021-64458627 传真:021-64450897
设计制作:化工热线 www.chemol.net    网络维护:化工热线 www.chemol.net
沪ICP备05014144号